我系是学校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行院系调整中新成立的教学系,自2006年4月12日宣布成立以来,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各相关兄弟院系的支持和配合下,在整合原文学院和教育技术系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我们新系的成立实现了平稳的过度并组建了系全新的领导班子,顺利实现了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同时成立了一个全新的教学队伍,通过调整优化了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两个专业的团队力量,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在读)2人,硕士8人(包括在职)。总之,通过今年上半年几个月的过度适应期,我们新闻与传媒系工作已经走上正轨。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是我系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全新的学期,能否做好本学期的工作关系着我系工作开局的好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开学初,我们就组织召开了多次教职工大会,领导重视,教师关心,为把本学期工作做到最好,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共同制定了如下的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科学定位。
作为一个新组建的教学系,我们面临着“五个新”---新系、新专业、新教师、新员工以及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如何在新学期里利用好这些新的资源,处理好这些新的关系,解决好这些新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打造一个遍地开花的全新开局,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做好这个新课题,首先必须进行科学定位,惟有如此才能谋求新的发展。
1、加强交流,统一思想。 我系教师主要来自于原文学院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和原教育技术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加上2006年新引进的6位教师和1位专职辅导员,现共有教职工24人。作为一个新组建的系部,由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和其他原因,教职员工之间多少存在一些隔膜,要消除这些现象,就必须进行思想定位,组建一支团结、友好、协作的教师团队。我们的措施是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加强教职工之间的交流,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1)通过系党总支加强组织的凝聚力。系党总支继续做好老党员的教育学习工作,并将培养和发展一批新的入党积极份子,通过开展组织活动来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党员的积极带头作用,在全系范围内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积极向上、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氛围。
(2)通过系分工会加强系部的向心力。以工会为平台,组织一些具体的文体活动,比如乒乓球赛、卡拉OK等,以此加强全体教职员工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加深情谊,通过工会把全体教职员工紧密地团结在系部周围。
(3)通过各教研室加强教学和科研的战斗力。目前,我系成立了新闻传播理论、广播电视技术和广播电视艺术三个教研室,我们将依托教研室加强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使每位老师发挥所长,通过教研室的共同努力来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科研档次。
(4)通过分团委加强员工的能动力。在员工工作方面,我们将通过加强分团委工作来加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和文体活动,加强员工的专业思想教育,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们将通过系党总支、系分工会、教研室和分团委等来加强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员工之间的交流,统一思想——师生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为把我们这样一个新系建设成为一个政治素质硬、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员工素质好的系部而共同努力奋斗。
2、专业定位,突出特色。
我系现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两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2001年开始招生,并于2004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2004年开始招生,为艺术类专业,本专业是为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编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主持以及从事摄影、音响、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我们秉承“实践为用、素质为本、崇尚个性”的专业办学理念,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员工的个性化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广泛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内涵发展。
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系部,要科学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内涵发展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本学期我系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江泽民文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在公司党政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以“二十字”办学理念为指针,全系师生员工齐心协力,以构建员工思学、教师思教、管理者思管理的优良系风为先导,全面推进新闻与传媒系的教、学、研、管等各项工作,为营造有利于员工成长和成才的和谐环境而努力工作。
2、加强班子建设,优化工作作风。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廉政、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建立一个团结并乐于奉献的、具有战斗力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廉正的、务实的领导班子。
3、进行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
我系专任教师21人,其中5年以下教龄的青年老师有16位,所以抓紧进行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迫在眉睫。通过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爱校爱岗爱员工教育和传媒责任教育,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勤学进取、热爱员工、高度负责、以德立教、为人师表的高素质高校教师。
4、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团队队伍。
(1)在教学上,规范并加强常规教学管理,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做好一切日常教学工作,强化专业的软硬件建设,在继续重视基础学科的同时,我们制定了团队建设规划并加强学科管理,培育主干专业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加强课程建设,争取建立更多的校级精品课程,力争在未来的几年内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2)在团队上,我们已经于今年引进了6位专业老师,其中有2位硕士研究生,以后我们将继续引进更多更高级的专业人才来我系任教,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争取在2到3年内锻造出一支学历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5、做好员工工作,促进优良学风。
抓住入学教育的契机,全面加强员工教育,做好员工工作,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特色强系。
1、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和国内外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现状,我们确立以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与新闻学为主要学科方向,建设具有学术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媒学科。
2、根据我们“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员工的培养特色就是重视员工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具有广泛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将争取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早日将我们计划的11个实验室建设好并投入使用,它们分别是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照明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电视摄像实验室、虚拟演播实验室、大洋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单机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实验室、音响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房和造型艺术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都是和我们专业紧密相关的,也是培养员工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除了严格要求员工上好实验课以外,我们还开放实验室,鼓励员工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另外,我们还将建立起以省、地(市)、县三级电视台为依托的稳固的实习基地,并积极参与黄冈电视与戏剧协会的筹建工作,为师生提供实践与交流的平台。
四、规范创新。
1、进一步完善行政、教学、科研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寻,有据可依,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2、在科研上,我们将进行全系科研现状的调查,摸清自己的米桶,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在教学型学校跨越式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强化科研意识,在加强管理中保证科研工作位置,消除零科研,鼓励老师申报各级科研项目,真正做到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带管理,以科研提升办学水平。
3、在实验教学上,我们将完善制度建设,开展学习培训,狠抓规范化管理,责任到人,常抓不懈。
4、在团队上,我们的口号是“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为了我系更好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引进更高级的专业人才,并通过待遇、人情等措施留住人才,我们推行一个学习性的系部,让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外出短期培训或进修、系内业务培训和在职攻读学位等方法来把我们引进的人才发展好。
5、创新“实践为用、素质为本、崇尚个性”的专业办学理念。
6、员工工作上,我们将开展三大学习(党章和政治理论学习、《员工守则》学习、传媒责任和纪律学习)、三项讲座(法纪讲座、就业知识讲座、行为美学和礼仪知识讲座)和三项活动(“隐患排查和安全承诺”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元旦晚会活动)。
五、就业至上。
我系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我们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1、开展一系列的就业知识和技巧讲座。
2、“引进来”:我们将积极联系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到我系来招聘毕业生。
3、“推出去”:我们将鼓励员工主动到社会上参加各种招聘会。
4、鼓励员工积极报考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和选调生考试,鼓励员工积极参加资教生报名和西部支援计划。
新闻与传媒系